你應該轉向持續本地化嗎?
持續本地化是本地化和開發之間的橋樑。它將本地化過程集成到敏捷的開發中,以便在每次發布新功能時,同時推出本地化產品。
但是,只要與正在本地化的公司談一談,你很快就會明白到,大多數公司的 本地化過程和科技 都未能跟上他們敏捷的開發步伐。主要問題是什麼?就是缺乏具有一致性的系統和方法,這意味著本地化往往在事後才被考量。
本地化和開發之間有差距,這個問題已存在了數十年。持續本地化是一個潜在的解決方案,但它也有其困難之處,需要公司進行變革。幸運的是,如果有正確的工具和過程,可以獲得顛覆性的結果。
持續本地化是什麼?
持續本地化是處理全球內容的新方法,與企業用於向客戶頻密交付軟件的CI/CD方法集成。主要概念是:持續集成和持續交付。
理解 持續本地化 的最簡單方法,是將你的本地化工作流程想像為一個包含五個關鍵步驟的周期:
1. 開發人員創建翻譯鍵,並將代碼儲存在像GitHub(與 TMS連接)這樣的儲存庫中。
2. 將翻譯鍵交給項目經理。
3. 經理定義項目範圍,預先翻譯,並將翻譯任務分配給翻譯員。
4. QA團隊對翻譯進行審核和驗證。
5. 開發人員將已翻譯的键拉回儲存庫中,這就完成了持續部署本地化資產的半自動化流程。
全面的持續本地化應該將代碼創建(i18n)、本地化文件處理和語言QA簡化。解決方案應該與開發一起順暢地進行,具有明確可行的錯誤管理和合作。
持續本地化的商業價值
如果能夠正確地實施,持續本地化幾乎一定能夠達到比傳統方法更高的團隊生產力、更多的合作、更快的上市時間和更低的風險。
更快的上市時間:多語言開發和同步發布
持續本地化讓本地化與開發同步進行,而不是 每次在一個市場推出一種產品時在新市場進行翻譯 ;這意味著產品本地化與每次衝刺是並行的。
將本地化納入開發中, 本地化產品可以用多種語言構建,同時在多個市場推出。換句話說,你的本地化內容隨時可以發布。好處很明顯:交付時間越快,本地化產品上市的速度就越快,而且一致性和整體連貫性也較高;因此,你也可獲得更高的投資回報。
減少開發人員和產品經理的工作量
將本地化完全集成到軟件的持續交付中,工程師在設定後就可以不用記掛著,而本地化的利益相關者就能够將其工作結合到與數碼資產的持續部署緊貼著的本地化週期。
請記著,發布一個帶有問題截圖的錯誤報告,意味著開發人員必須停止他們正在做的事情,然後找出問題所在、解決問題,並再次進行測試。如果有人不得不改動最新衝刺中的一個檔案,那麼即使這個檔案可能只有幾個單字需要進行本地化更新,你也會自動損失金錢。雖然這可能不是直接的本地化開支,但並不表示不需要成本。
此外,它還增加了人為錯誤的機率,也增加了簡單任務滯留在待辦事項隊列中的可能性。
在部署階段減少本地化缺陷
將本地化盡早集成到開發工作流程中,團隊就可以迅速而輕鬆地檢查設計是否所有目標語言版本都能正確運行。在部署階段就減少本地化的缺陷,可以降低多語言介面使人困惑、資訊錯誤或直接冒犯客戶的風險。
本地化方面 的錯誤除了有可能使客戶遭受惡劣用戶體驗,錯誤修復可能會使你的企業每年耗資超過50000美元。到目前為止,在開發期間解決問題是最便宜的,如在測試期間或本地化之後進行修復,成本會較高。事實上,在開發階段解決錯誤,成本效益比在發布後進行調整要高10倍。
用例:為什麼金融科技公司需要持续更新其本地化內容
本地化在提高市場份額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難怪十大金融科技應用程式中有9個是提供多種語言的。但為什麼這些公司需要如此頻繁地更新本地化内容?他們不能只創建一次內容,然後將內容翻譯和發布嗎?
簡單的答案就是不,如果他們想保持競爭力和合規性的話。
提升競爭優勢
可以說,比起其他科技垂直市場,經過深思熟慮的本地化對於金融科技是更為重要的。提供準確和可用的內容,是與潛在客戶建立信任的關鍵。但在一個火速發展的行業裏,變化不斷發生,內容需要頻繁更新。
尋求快速擴張的創新型金融科技公司還需要在新市場迅速推出產品的能力,為此,需要調整產品介面、支援和行銷材料。以金融科技創投公司Revolut為例:該公司使用持續的本地化工作流程, 推出一種新語言版本 的速度比蘋果審查應用程式的速度還要快。
根據法規和動態內容而演變
雖然翻譯只是本地化中的一個環節,但對於在受高度監管的環境中營運的金融科技公司來說,翻譯是一個重要因素。當要在不斷變化的多個司法管轄區內營運時,尤其如此。由於世界各地有不同的金融科技發牌制度,金融科技公司必須不斷更新、部署和維護可擴展和靈活的本地化內容。
此外,還有匯率變化的問題,為此金融科技公司需要不斷更新匯率。如果沒有適當的系統來確保內容可以定期刷新,管理動態內容是非常費力的。
對了,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有關解決 金融科技本地化困難的資料,請看看 這本電子書 ,其中包括來自Google、Western Union、Crypto.com、TransferGo、Remitly、Revolut等公司的專家的見解。
為持續本地化奠定基礎
在轉向持續本地化時,有一些必需的步驟可以讓後來的工作變得更加容易,但大多數公司都會跳過這些步驟。讓我們來看看,當你決定進行轉換時,有哪些基本工作可以使此過渡變得順利得多。
以高質素的l10n工程來强化你的工作
持續本地化的系統首先要使國際化源碼的編寫保持簡易。事實上,如果不能滿足基本的技術要求,再好的科技也只會成為閒置軟件。
消除開發和本地化之間的摩擦點
修改本地化過程在很大程度上是改變管理的問題。令人驚訝的是,不少公司仍然需要等待工程師來手動處理資源檔案;將檔案發送出去然後收回;將它們聚合起來放在構件中。
將接收、審查和實行檔案的方法簡單地標準化(和集中化),是將常規任務自動化的第一步,否則的話,會產生不必要的摩擦,使項目範圍受損。
採用的科技要能將各部門聯合起來以及能將本地化納入其工作流程
本地化項目經理面臨許多挑戰,但科技可以幫助他們解決最大的挑戰。來自暴雪娛樂本地化項目高級經理Silvia Mapelli的分享:
我經常看到有公司使用分散的工具來進行本地化──專用的CAT工具、財務工具、通信工具、儲存庫工具、品質管理工具等。擁有一個能滿足所有這些需求的整體TMS,可以減少相關者之間的來來回回,從而提高生產效率。結果,成本得以降低,資源可以集中在專業領域,而不是手動任務。
要持續本地化獲得成功,你需要的本地化軟件要能充當翻譯鍵的資料庫,並具有高效跨團隊合作所需的所有功能。這樣就可以確保公司的不同部門和供應商在協作和同時處理一個項目時,能夠保持一致。
為持續本地化做準備
對於經常發布本地化應用程式、網站和內容更新的公司來說,持續本地化是最有效的過程。然而,如果你仍然需要說服團隊相信本地化很重要,那麼轉向持續本地化可能會是不勝負荷的。
如果你需要提高意識,請記著,本地化目標是令人振奮的。重點其實不在於過程,而是關於新用戶、獲得賦能的解決方案和公司的增長。
從面向客戶的團隊和客戶那裡獲取支持和意見。向人們講解其重要性以及哪些人會受到影響。在你的機構向全球擴展之際,提供理由,讓你的計劃經得起未來的考驗。